申博体育在线_申博体育-平台|官网

图片
首页/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公开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 正文

富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富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发布时间:2009-03-27???????????浏览量:1464 次
?
?

?

(2006—2010年)

???“十一五”时期,是富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缩小差距,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根据中央和省市十一五规划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富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一、发展背景

(一)“十五”主要成就

??? “十五”期间,特别是县十五次党代会以来,全县上下高举团结和发展大旗,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扭住大事,埋头苦干,取得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县域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开始跨入以工业为主的发展轨道。2005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30亿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0.6%,高于“九五”时期1.6个百分点;工业经济跨越式增长,一批大中型工业项目的引进建成改变了县域经济的总体形态,第二产业跃居首位,工业增加值占到全县生产总值的32%。

项目建设成效显著。通过坚持不懈地招商引资和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性资金,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6.7亿元,是“九五”的4.5倍,年均增长13.3%。新建和改造了一批大中型工业项目,初步形成陕富水泥、陕西压延、陕焦化工、兴宝钢厂、龙钢集团、陕富面业、中鲁果汁、老庙花炮等产业龙头。30万只奶山羊产业化项目已开工建设。

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新修改建县乡村道路275公里,西禹高速通达县城,交通状况明显改善。改造维修县城及庄里镇主要街路,县城四门敞开,天然气利用、城区供水、商住小区、酒店超市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以陶艺村为主的休闲度假观光旅游日渐兴起。庄里110KV变电站和留古、老庙、薛镇、宫里4个35KV变电站的建成,使供电质量大幅度提高。四大灌区改造、农业综合开发、优质小麦基地和以工代赈、退耕还林、水土保持、安全饮水、农村能源等一批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取得新成就,扩大改善灌溉面积15万亩,退耕还林11万亩,解决了8万农村人畜饮水问题。

农业特色产业初具规模。基本形成35万亩优质专用小麦、6万亩中早熟和极晚熟优质苹果、10万亩柿子、12万亩花椒、12万亩瓜菜、20万只奶山羊、1万头奶牛基地。建成国家认证的无公害瓜菜基地6个,面积3万亩。全面取消农业税,并对农业和农民实行多项补贴政策,减轻了农民负担,增加了农民收入,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中小学校舍面貌得到较大改善,市级示范高中创建成绩突出,全县6所公办高中5所达标,迤山中学创建为省级重点中学,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60%。以蓝光教育集团为代表的民办教育异军突起,发展规模居全市前列。医疗卫生保健条件明显改善,妇幼保健院住院楼、第二人民医院门诊综合楼、县医院传染病区、县疾病控制中心等一批卫生设施建成使用。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普遍开展,硬件设施不断改善。新体育场投入使用,高起点、多功能的新华大厦基本建成。计划生育工作扎实推进,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人口自增率控制在5‰以内。

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扶贫开发扎实有效,农村低保和合作医疗开始启动,各项惠民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了234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452元。劳务产业蓬勃发展,全县域外务工、经商人员达到12万人,年创劳务收入7亿元,成为全省劳务输出大县。

?(二)机遇与优势

“十一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许多重要机遇和有利条件。国家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新阶段,产业结构调整加速,经济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我县快速发展的外部空间越来越大;国家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加大对西部欠发达地区特别是农村的扶持力度,省上加快关中“一线两带”建设,鼓励和扶持关中率先发展,加快发展的政策环境越来越有利;随着西安城市建设的北扩,西禹高速的开通,关中环线的建成,阎良航空基地的确立,我县融入西安经济圈,加快发展的区位优势越来越突出;大项目特别是重大工业项目的引进建成,民营经济发展的加快,必将使富平进入以工业经济为强大推动力的快车道,加快发展的能力越来越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丰富的农业资源、矿产资源、劳动力资源有利于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加快发展的物质基础越来越好。特别是民间投资热潮初步形成,企业家信心增强,发展欲望强烈,全县上下形成的团结奋进、干事创业、抢抓机遇、竞相发展的良好氛围,将为加快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三)存在问题和制约因素

一是经济基础薄弱,总量偏小。2005年,全县人均GDP仅相当于全市的76%、全省的45%、全国的33%。二是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产业层次低,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工业骨干企业数量少,技术水平低,缺乏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农业的产业化程度较低,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基础不稳;服务业发展滞后,新型产业比重不高。三是经济与社会事业发展不协调,科教、文卫、体育等领域发展比较薄弱,农村道路、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四是劳动就业、社会保障、防灾减灾、生态环境压力大,扶贫开发任务艰巨。五是城镇化水平低,县城和重点镇集聚辐射能力不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经营管理水平不高。六是建设资金严重不足。县级财源匮乏,财政拮据,收支矛盾尖锐。金融支持政策限制多,融资渠道窄,不能满足县域经济快速发展需要。七是国有企业改制、安全生产、基金会清欠等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八是长期以来积淀的传统农业大县的思维模式和观念,也是影响和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十一五”时期是我县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形势,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强化忧患意识、赶超意识和创新意识,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努力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推动农业大县向经济强县的大跨越。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跨越式发展和构建和谐富平两大主题,坚持实施工业强县和项目带动两大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按照“三带四区一中心”的区域布局,重点发展建材、食品、冶金机械、轻工、柿果、奶畜、瓜菜和劳务八大产业,加快扩张经济总量,努力转变增长方式,全面增强综合实力、发展活力和区域竞争力,加快发展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把富平建设成为陕西综合实力较强、知名度较高的县级市。

(二)奋斗目标

经过五年的努力,县域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工业化水平明显提高,城镇化步伐进一步加快;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构建和谐富平取得新成就;财政状况实现好转,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改善。

——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左右,2010年达到60亿元以上,比2005年翻一番,人均达到8000元以上;

——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到17∶50∶33,其中工业增加值占到全县生产总值的45%左右;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左右,五年累计完成60亿元;

——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6%以上;

——城镇化水平达到40%;

——人口自增率控制在5‰以内;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以上。

(三)发展原则

加快发展速度,迅速扩张经济总量。把握各种机遇,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引导好、发挥好、保护好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迅速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大力发展各类企业,千方百计新上建设一批大项目、产业化项目,加速经济总量扩张。

总量扩张与质量效益并重。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加大科技创新力度,高效利用资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激发内力与争取外力并重。加快启动民间投资,重视和鼓励现有企业上规模、上水平。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利用外部资本、技术、人才、管理、市场等要素,推动外向型经济发展。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富平。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切实解决好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视和加强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努力扩大就业,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促进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四)区域布局

全县经济发展总体布局为“三带四区一中心”。

“三带”:富耀路沿线新型建材、机械冶金工业带;富老路沿线食品、轻工工业带;北部沿山百里建材工业带。

“四区”:北部山区林果区、山前洪积扇粮食林果区、南部川塬粮食与设施生态农业区、中东部奶肉畜牧区。

“一中心”:以县城为中心。依托西安,对接阎良,加快西安“卫星”城市建设。适度扩大县城规模,增强集聚、辐射、带动功能。加快发展商贸流通、餐饮住宿、房地产、人文生态旅游、休闲娱乐等服务业;发展食品、轻工、高新技术等无污染产业,积极引进阎良航空基地配套产业在富平布点建设。

三、主要任务

(一)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重视、鼓励县内企业加大技术、资金投入,上规模,上水平,创名牌,增效益。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突出发展新型建材、食品、机械冶金、轻工等支柱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迅速扩张工业经济总量,加速推进我县新型工业化进程,初步实现工业化。

1、培育壮大四大工业园区

按照工业带连接工业区的布局模式,切实做好各类园区发展建设规划,重点培育和建设梅家坪焦化工业园区,庄里?-齐村新型建材、机械冶金工业园区,县城食品、轻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老庙-美原花炮产业园区。对工业园区用地报批提速,确保发展用地。多方筹集建设资金,积极做好园区道路、供排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

2、突出发展四大支柱产业

建材业。以年产6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日熔化600吨特种玻璃项目建设为重点,加快富平由“建材之乡”向建材强县迈进,把富平建成全省大型建材工业基地之一。以白灰生产、石材加工和工艺石刻为主,加快北部沿山百里建材工业带的开发。加快石材加工、石刻工艺改造,提高组织化、产业化程度,融汇中西文化,开发艺术价值高的新产品。积极开发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需求大的精细化工产品。工艺琉璃、陶瓷建材要不断增加品种,提高质量,扩大规模,开拓新的市场。

食品业。依托我县产量大、品质好的农业资源,精心打造绿色品牌,壮大涉农工业,加快产业化进程,使富平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重要食品工业基地。面粉加工以陕富面业、秦力面粉为重点,改造提升,加快系列化开发,使年加工小麦能力达到50万吨以上,成为西北最大的面粉加工基地。乳品工业以引进大型乳品企业为重点,整合资源,加速产业升级,创“羊奶”品牌。柿子加工以先进的加工技术、工艺引进、研发为重点,取得突破性发展。饲料工业以鸿天饲料扩建为重点,增加新品种,使饲料生产能力达到50万吨以上。果汁生产进一步扩大规模,延长产业链。

冶金机械业。支持陕压、陕焦、兴宝、龙钢等企业新的规模扩张。建成陕焦70万吨捣固焦生产线,使生产规模达到100万吨以上,并积极开发精细煤化工业;力促龙钢二期建成达效,全县钢材生产能力达到100万吨以上;支持陕压加快技术更新改造,迅速扩大生产规模;支持陕拖挖潜改造,盘活存量资产,进行二次创业。

轻工业。加快花炮产业发展,进一步引进新技术、新工艺,强化管理,规范生产,确保安全,树立“富平花炮”品牌。以老庙、美原为中心,逐步扩展到峪岭、薛镇、底店等乡镇,逐步由工区向工厂化模式转变,并积极发展包装、原辅材料等相关产业,2010年花炮业产值达到10亿元以上,从业人员4万人,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烟花爆竹生产基地。以华朱为重点,大力发展编织袋加工业,建成西北地区最大的编织袋生产基地。玻璃器皿制造业重点加速技改扩建,增加花色品种,提升工艺水平,扩大外贸出口。

(二)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个核心,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突出发展四大农产品基地,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柿果基地。以石川河沿岸、北部山区及山前洪积扇区为主,继续扩大柿子基地规模,逐步形成百里柿子长廊,2010年发展到15万亩,年加工柿饼5000吨以上。申报柿子原产地保护,开发柿子系列产品,设立“柿子节”,提高中国柿乡的知名度,扩大出口规模,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柿子产业。加快果业发展,提高主导品种红富士的优质率和管理水平,突出发展中早熟和极晚熟优质苹果基地。以梅家坪为主发展中早熟苹果5万亩,以美原为主发展极晚熟粉红女士5万亩,全县中早熟和极晚熟苹果达到15万亩以上。

奶畜基地。以奶山羊为重点,大力发展规模化、集约化养殖。以新源30万只奶山羊产业化开发项目建设为契机,全县奶山羊发展到60万只,奶牛发展到2万头,奶类总产20万吨。

瓜菜基地。继续抓好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发展设施瓜菜3万亩,瓜菜面积扩大到15万亩次,总产达40万吨。

粮食基地。稳定总产,调优品质,大力发展优质专用小麦和饲用玉米。到2010年,中南部地区形成50万亩优质专用小麦基地和35万亩优质饲用玉米基地,全县粮食总产稳定在35万吨左右,优质粮比重占到80%。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围绕农产品贮藏、包装、加工、储运、销售等环节,培育壮大一批涉农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各种中介组织和服务机构,推行“龙头企业+基地+协会+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积极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品”的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

2、增加科技投入,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整合农业科技资源,健全农业科技网络,重点抓好苹果“四大关键技术”、花椒基地更新、农作物平衡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秸杆还田、节水灌溉、良种统繁统供等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高农业机械化,发展集约农业。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加快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动植物疫病防治体系。

3、加大投入,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重点抓好乡村道路、安全饮水、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电力通信、广播电视、农村能源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科学编制村镇体系规划,重点加强村庄、民宅的规划、建设和管理,集约使用土地。着力治理农村脏乱差,抓好改水改灶改厕,加快普及农村户用沼气,引导连锁店和超市向农村延伸发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4、落实各项扶农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稳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体制,根据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和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合理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认真落实国家对农业的各项补贴政策。集中各方扶贫资金和社会力量,重点加大对省定45个贫困村的扶贫开发力度。积极做好地处滑坡、崩塌险段及偏远山区移民搬迁规划和实施工作。

做强劳务产业。积极推行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加强劳动力市场管理,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积极鼓励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2010年全县劳务输出达到15万人以上,城乡富余劳动力基本实现就地或异地就业,劳务收入达到10亿元。

(三) 加快城镇化步伐

统筹县城和乡镇协调发展,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以重点镇为基础的产业支撑有力、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健全、人居环境优美、发展协调有序的城镇体系。强化经营城镇理念,运用市场经济手段,最大限度地盘活存量、扩大增量,建立多元化的城镇建设投入机制。

1、加强县城建设

以县城总体规划为龙头,坚持高标准建设、高效益经营、高水平管理,2010年使城区面积达到20平方公里以上,人口达到10万人以上。

加快编制县城详细规划,按照统一规划、适度超前、配套完善、建设精品的思路,着重搞好道路、供排水、供电、供热、供气、治污、绿化等项目建设,逐步完善县城基础设施体系。以构筑“五横四纵”的县城干道网为目标,建设东一环、南一环、富昌路,延伸莲湖街、南韩大街、乔山路到东一环,综合开发金龙大道南段。加快街巷硬化、亮化建设。结合城区道路建设改造,同步实施弱电管线入地。加速城区供排水管网改造,优化城区电网结构,逐步实施分区集中供热。加快县城公厕建设,加快天然气普及利用步伐,兴建污水处理厂和垃圾无害化处理场,2010年前县城燃气使用率和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大力实施绿化工程,加快荆山万亩生态园建设,实施温泉河、石川河城区段改造,2010年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

2、大力发展小城镇

坚持小城镇建设与工业园区建设、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相结合,引导中小学向城镇集中,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提升城镇综合服务功能,聚集产业,形成规模,增强小城镇吸纳农村人口、带动农村发展的能力。加快庄里、美原、流曲、刘集四大中心镇和老庙、梅家坪、淡村、张桥、底店五大边际口子镇发展。

3、提高城镇经营管理水平

运用市场手段,优化城镇资源配置,盘活存量,通过产权转让、拍卖经营权、土地置换等方式,筹措建设资金,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大力推行土地招标、拍卖和收购储备制度,建立城镇土地市场化配置机制。强化管理手段,理顺管理体制,提高管理者素质,加强综合执法管理。

(四)加快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

以市场化、专业化和社会化为方向,积极改造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新型服务业,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餐饮业。按照“挖掘传统、开发特色”的思路,开发形成系列化饮食精品,发展具有富平特色的餐饮文化。以陶艺村、天成园、富尔大酒店等为重点,注重引进、培养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创新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不断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使餐饮业上规模上水平。

物流业。按照大市场、大流通要求,合理规划市场布局,加大城乡市场建设力度,支持发展大型商贸企业,积极培育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加快建设县城区农副产品、建材等各类专业市场,建设梅家坪、齐村、曹村、美原、张桥等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畅通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促进农产品销售。整合商贸流通资源,积极推进电子商务、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等新型流通业态健康发展。积极培育和发展劳动力、资本、产权、技术、信息等各类生产要素市场。

旅游业。依托西安旅游名城,融入关中旅游环线。加快陶艺博物馆群和陶艺学院建设,做大富平陶艺人文旅游品牌,构建世界“陶艺之都”。加强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的保护与有序开发,积极开发金粟山省级森林公园,整修唐节愍太子墓、明清时代老县城。

房地产业。以南韩花园、鑫瑞商业园为重点,建设规范化、标准化的住宅小区,加强房地产行业管理,规范房地产交易,促进传统的住宅管理向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的物业管理转变。鼓励发展住房消费信贷,提高居民购房能力。

中介服务业。积极培育中介服务机构,规范发展会计服务、法律服务、管理咨询、工程咨询、劳务输出、科技信息等中介服务业,逐步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客观公正执业和管理规范的中介服务体系。

社区服务业。加强社区建设管理与社区服务业发展,逐步将养老、失业、医疗、社会福利等社会保障管理和服务延伸到社区,使之成为协助管理社会、服务社会的基层单位。

(五)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1、优化交通网络

按照巩固成果、优化网络、加快发展的思路,形成以阎禹高速、S208(西包线)、S106(西禹线)、渭富路、富耀路为主骨架,五纵五横(五纵即金桥路、底康路、富王路、富雷路、富白路,五横即富北林带路、峪梅路、到庄路、施淡路、荆山路)为次骨架,以乡村道路为重点,覆盖全县、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重点抓好富(平)-小(惠)路、峪(岭)-梅(家坪)路、富(平)-白(庙)路、富北林带路、金粟山接西禹线路等几条骨干道路建设,改造曹白路、由康路、荆山路、富龙路、到庄路东段、富雷路宫里到雷村段、流底路小惠至底店段、金华山到薛镇路。每年新修改造县乡骨干道路40公里以上,全部达到三级标准。抓好西铜高速引线建设,改造乡村道路300公里以上,全面提升境内道路通行能力。

2、加强水利设施建设

按照“引、蓄、节、供、管、治”六字兴水方针,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防汛与抗旱并举,下大力气抓好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节水设施建设。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抓好四大灌区改造、节水灌溉、中低产田改造等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以美原、留古、南社、东上官等乡镇为重点,扩大改善灌溉面积10万亩,以小井灌区为重点,发展节水灌溉8万亩。以龙泉水库人饮项目为龙头,加快黄河水综合利用步伐。以流曲、老庙、小惠、华朱、齐村、庄里等380岩溶水开发为重点,建设水源安全可靠的集中供水工程,解决10万农村人畜饮水问题。加强石川河、顺阳河、温泉河综合治理,加大黑水峪、大水峪、中山流域、涧沟流域的治理力度,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0平方公里。

3、增强电力能源保障能力

继续搞好城乡电网改造,着力改善电网结构,提高供电能力,逐步形成区域内稳定的环网结构和安全、高效的供电保障系统。加快城镇电源布点和线路改造,实施迤山110KV变电站,规划新建白庙、淡村、施家、吕村4座35KV变电站,满足产业布局和经济发展需要。

4、构建现代化通讯信息网络

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电信网、移动通信网、有线电视网和计算机网络设施的升级、扩容和改造,建成覆盖交通主干道产业带的宽频高速主干网和宽带接入网。提高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应用程度,推进政府、企业、社会服务和家庭信息化。逐步推广普及电子商务,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信息化推动工业化。

抓好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推进“数字富平”建设。大力发展网络信息服务,加强富平政务网建设,创建一流公众政务信息收集发布系统,推进电子政务应用平台建设。全方位拓展信息资源开发领域,高标准建设好富平数据库,促进政府信息、科技信息、医疗卫生信息、环境信息等资源共享。

(六)加快构建和谐社会

1、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以建设教育强县为目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巩固提高“两基”成果,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实现现代远程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职业高中实习培训基地建设,王寮职中、县职教中心力争进入省级重点职中行列。加快中小学布局调整、校舍改造和寄宿制学校建设。鼓励发展民办教育,鼓励公办教师到民办学校任教。建设蓝光中学新校区。抓好富平中学建设。

2、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巩固和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突出抓好基本国策宣传,人口动态管理,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建立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重点搞好县乡计生服务站建设,争创国家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

3、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加快建设公共卫生指挥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和疫情信息预警体系,加强重大传染病、地方病防治,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及处理机制。积极做好县医院、中医院、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楼和妇幼保健院门诊楼、120急救中心业务综合楼以及乡镇卫生院建设。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严格执行国家药品限价,规范社会从医人员行医活动,加强对特殊医疗设备的合法使用。加快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着力解决群众看不起病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力争覆盖率达到95%以上。

4、加快文化体育等事业发展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繁荣文化事业。鼓励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抓好县文化活动中心和乡、村文化馆站建设。大力支持陶艺村生态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和发展。重视阿宫腔剧种的保护和创新。续修出版《富平县志》(1989—2005)。

加快体育事业发展,增强全民身体素质。重点发展农村和社区体育,加快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体育后备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使我县竞技体育水平有明显提高。

加快广播电视网络建设,建成全县广播电视光缆传输主干网,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加快档案事业发展,实现县档案馆晋升省二级馆,乡镇以上机关档案工作达省级标准。

5、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及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特殊群体社会救助制度。加快社会福利设施建设。努力解决增加收入、扩大就业、子女教育和看病就医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保障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全面落实构建和谐社会的各项政策,建立和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农村低保等制度,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生实行“两免一补”。重视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工作。

6、构筑社会公共安全体系

切实加强食品、药品和饮用水生产、流通过程的监管,维护消费者权益,保护城乡居民健康。加快构建公共安全应急体系,建立健全预警体系和快速反应系统,提高防范和处置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努力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着力打造“安全富平”。实施县看守所续建工程,加快15个派出所和24个司法所及基层法庭建设。

7、加强环境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从源头上预防环境污染。抓好石川河、温泉河污染治理,加大县城及工业园区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防治力度,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逐步取缔燃煤锅炉,推行集中供热。天然气主管线延伸到庄里镇,推广使用天然气等清洁燃料。重视农村畜禽养殖业污染和农药、化肥等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大力发展“养殖-沼气-种植”生态农业循环体系。

构筑水资源集约利用体系。以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为核心,推广节水设施和技术,发展节水型产业,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和利用水平。积极进行地下水资源的详勘,确定科学的年开采量,加强对地下水资源的监管,制定地下水超采重点区域划定和保护方案,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总量,积极探索地下水采补平衡的有效途径。

大力发展林业。积极争取并实施好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重点工程,每年新增造林2万亩,2010年,全县林木覆盖率达到28%,建设绿色生态县。

8、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

积极实施公民道德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坚持依法治县,搞好“五五”普法工作。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深入开展“双拥”工作,增进军政、军民团结。重视人民来信来访,完善群体性事件预警和处置机制,妥善处理各种矛盾。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保持社会政治稳定。

四、保障措施

(一)坚持不懈地解放思想

以思想的大解放,促进经济社会的大发展。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头等大事,是解决富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第一要务。全县上下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脚踏实地,振奋精神,真抓实干,敢闯敢干,少讲多做,尊重投资者,尊重创业者,尊重劳动者,尊重纳税者。彻底摒弃评头品足、只说不干、推诿扯皮的不良作风,保护好干事业者的积极性和进取精神。大胆改革束缚生产力的制度体系、管理模式和运作规则,加快制度创新,激发发展活力。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二)坚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

抓好重点项目、产业化项目。进一步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力度,保证每年开工建设一批项目,向上申报争取一批项目,策划、包装、储备一批项目。进一步加大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力度,加速启动民间投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争取银行贷款,多方筹措建设资金,保持投资持续增长。进一步健全考核和激励机制,对重大项目的争取、引进、建设做出突出贡献者,给予重奖。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建立政府引导服务、企业担当主角的招商引资新机制,每年至少新引进1-2个上亿元的项目。加强对利用外资政策、投向和运作程序的研究,全方位扩大和搞好对外宣传,突出区域比较优势,打造地方特色品牌、优秀企业品牌和名优产品品牌,提高富平的知名度。积极吸引国内外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大集团,投资开发我县优势资源和产业。鼓励在外富平籍人士回乡创业。加强与县内中省企业的联系,加大协调服务力度,发展配套产业。加强与西安等地的科技合作与交流,主动参与西安、阎良的产业分工,努力把富平建成西安、铜川等中心城市的产业配套基地、科技成果应用基地、农产品供应基地和旅游度假胜地。

(四)优化投资环境

坚持环境立县。加强诚信体系建设,降低信贷风险,保障贷款安全,增强全民诚信意识,努力建设“诚信富平”。广泛推行服务承诺制、项目代理制、责任追究制,减少行政审批,提高办事效率。建立和完善执法人员上岗培训制、检查申报制,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加强市场监管,整顿市场秩序,建设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建立健全投资者、经营者权益保护体系,及时解决环境建设中的突出问题,提升企业家的社会地位,建设尊商安商富商的投资环境。

(五)进一步深化改革

牢固确立民营经济的主体地位,放胆放手发展民营经济。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县属企业的改组改造和结构调整,引导民营企业向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扩展。鼓励社会和民间成立投资联盟、贷款担保联盟,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推进县属企业的改制,积极稳妥地组织实施困难企业的关闭破产和退出工作。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调整股权结构,开展股权二次改造,进行资产置换,健全和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民营经济发展上新水平。着力培育财税贡献大、规模层次高的民营骨干企业,发展科技型、成长型、外向型企业。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加快乡镇机构改革。

(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实施人才强县战略。重视人才资源开发,营造有利于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的政策环境和用人机制,扩大人才总量,优化人才结构,促进人才合理流动。积极引进经济发展急需的各类专业人才,培养优秀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壮大实用技能人才。严格控制财政供养人员总量的增长。

(七)建设高效服务型政府

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把政府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把主要精力放在抓方向引导、环境建设、提高服务水平上来,把工作重点放在改善投资环境、发展社会事业、促进共同富裕、保持社会稳定、协调对外经济关系上来,建设责任型、服务型、诚信型政府。实行政务公开,完善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加强宏观调控,推进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附件1:我委开展“手牵手、心连心”关爱特殊儿童活动